对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评估的考虑

点击数:790 | 发布时间:2025-07-27 | 来源:www.yxlbe.com

    关键字:新《债务重组准则》 评估 考虑
    摘 要:在国内,企业的资信总是与企业的整体实力相挂钩,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效益越好,企业经营情况、盈利能力越强,银行贷款风险就会越小,企业便可以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反之,一旦企业经营惨淡,盈利能力降低,资金周转不灵,企业的资信情况就会降低,这将致使企业贷款利率的提升。若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将未到期的债务提前偿还,这就涉及债务的评估问题。
    1、负债公允价值的涵义
    债务的评估不同一于资产的评估,其评估比较复杂。第一,大家先明确一下负债的公允价值。谢诗芬(2004)过去介绍了负债公允价值的意思,她指出:负债公允价值有三种含义,①作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指别的人想据以持有该负债为资产的金额;②交换的公允价值,指债务人将不能不再资产负债表日支付给接收该负债的第三方的金额;③与债权人清算中的公允价值,指债务人将不能不支付给债权人以清偿该债务的金额。
    第一种和第三种含义,都涉及了债权债务双方,第一种较为简单,即正常的偿还债务;第只种是债务人非正常(提前偿还或发生债务困难)偿还债务的状况。第二种含义中除去涉及债权债务双方,还涉及了第三方,即想接收原债务人债务、承担该负债的单位(或人)。第三方可能是目前需要现金,想同意这笔负债:债权人不乐意同意提前偿债蒙受损失,而想更换新债务人,同意其日后的偿还;原债务人能以低于原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多少产生肯定的重组收益。
    2、债务评估问题剖析
    (一)对债务评估的理解
    债务重组事情中涉及到的债务评估问题,要比上述负债公允价值的范围窄。重组事情中的债务评估是上述三种概念中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状况:即债务人发生债务重组这一很事情时,要么与债权人直接清算偿还其债务,要么探寻第三方,转移债务。债务评估后得到的公允价值是指估计现在所需资产的价格以便与债权持有者结算债务或将该债务转移给另一家资信情况相当的主体的金额(FASB,2000)。债务的评估,需要考虑债务主体的资信情况。当主体的资信情况发生变化时,债务的公允价值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当主体的资信情况因为种种缘由降低时,将致使债务价值的减少,从而致使肯定资产情况下负债价值的减少和股东权益的增加。
    在借助现值对债务进行评估与计量时,债务只能向同等信用条件的企业出售,并且对债务评估的会计处置将容易产生“信用不好的企业受益”的现象,即出现“奖懒罚勤”不好的的社会现象。
    (二)债务向同等资信情况的企业出售探讨
    第一,先看一个案例,[例1] A公司有5年后支付B公司500万元的债务,因为A公司进行债务重组,A公司考虑把该债务转给第三者。该债务评估的首要条件是债务有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将来支付金额(500万元)贴现而得。资信越高的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低,贴现率就低,如C公司,若A公司将该笔债务转移给C公司,C公司接收该债务,A公司需付给C公司374万元,显然,A公司是不愿同意的,A公司多付的34万元就是资信情况改变的加成;资信越低的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贴现率就高,如E公司,若A公司将该笔债务转移给E公司,A公司仅需付给E公司310万元,这个时候,因为A公司将债务出售给比自己资信低的公司,A公司将获得30万元的债务出售收益。资信情况与A公司相当的企业,如D公司,若A公司将债务出售给D公司,A公司付给D公司340万元,D公司日后偿还债务的现值也是340万元,债务负担一模一样。所以,用公允价值来出售债务,需接收方与出售方有相同的资信情况,如此才是真的的公允。
    同样的道理,假如A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修改了债务清偿条件,假如A企业的资信情况降低的话,这将意味着A公司将以较重组前更高的贴现率计算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即公允价值),如此的话,A公司重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将比资信情况没降低时计算的公允价值低,甚至低的多,也就意味着A重组前后债务的入账价值的差额就越大,重组产生的重组收益就越多,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就越多。所以,就会产生“奖懒罚勤,奖坏罚好”的不公平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再进步。比如例1中,若A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因为A资不抵债,营运情况不好,致使A的资信情况降低,而资信情况的好坏直接体目前市场利率中,并与市场利率成反比,所以,引起该公司贴现率由原来的8%上升至10%。所以,这笔五年后到期500万元债务重组后的公允价值就变成了310万元,A公司因为资信情况的降低致使获得重组收益30万元(340-310)。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